为推动国际化示范学院建设,开阔师生国际视野,提高师生科研能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2023年9月25日下午,受37000cm威尼斯程谦恭教授团队邀请,东京大学Slow-to-Fast地震学实验物理课题组常承睿研究员赴我校做题为《Granular Friction in Multi-scale Earth Dynamics: from Landslide to Earthquake》的学术报告。常承睿特聘研究员毕业于京都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主要从事与地震、滑坡和火山等大规模地球物理过程相关的实验与统计物理研究,近期主要集中于颗粒材料的摩擦行为、蠕变与破坏时间预报相关问题。该报告属于程谦恭教授团队举办的“创源大讲堂”系列讲座之一,由王玉峰特聘研究员主持,共计五十余人积极参与其中。
在报告中,常承睿特聘研究员首先从“滑坡中的断层(landslide fault)”与“构造中的断层(tectonic fault)”之间的相似性出发,引出了前人所提出的斜坡破坏预测模型(即滑坡中加速度与速度之间的幂律关系),例如Voight模型;并基于其所开展的不同工况下的旋剪试验对该模型中的α参数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α参数的变化伴随着剪切带体积的变化,并提出α参数背后的物理力学机制可能与岩土体的剪切变形有关。此外,常承睿特聘研究员认为实现缓慢的滑坡加速到灾难性的滑坡的准确预测是至关重要(即需要准确的认识“三阶段蠕变模型(Fukuzono,1985)”中的第三阶段蠕变行为),紧接着其向我们介绍了不同“速率和状态相依摩阻本构模型(rate-and state-dependent friction law,RSF law)”中的第三阶段蠕变行为,这些RSF模型包括:the aging law、the slip law、Perrin-Rice-Zheng(PRZ)law、composite law以及Nagata law。最后,向我们讲述了其基于断层以及高速远程滑坡中颗粒物质的动力破碎现象所开展的一系列不同应力工况下的旋剪试验成果,发现较小剪切位移时的摩阻力基本不变以及较大剪切位移时的摩阻力弱化的现象,这两种状态下的特征滑移长度会随正应力的增加而减小的规律;基于此,提出了“颗粒破碎相依摩阻弱化”的概念模型,并通过考虑剪切带中由于破碎所导致的细颗粒产生、饱和以及溢出现象,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
在有限的时间里,常承睿特聘研究员为我们带来一场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精彩学术报告,与会人员认真聆听,深受启发,英国纽卡斯尔大学Stuart Dunning教授、我院程谦恭教授、王玉峰特聘研究员、马宁副教授以及在场同学就报告内容与常承睿特聘研究员展开了热烈讨论,取得了非常好的交流效果。
报告结束后,王玉峰特聘研究员对常承睿特聘研究员来到我校开展学术报告表达了衷心感谢,并对本次报告进行总结。至此,本次报告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37000cm威尼斯明 杰
摄影:刘洪江 黄 镜
审核:王玉峰 程谦恭